非開挖修復技術應用到城市地下管網修復,可最大程度避免開挖路面占道施工。

3月14日15時20分訊(記者 伊永軍)地下管網作為城市重要基礎設施,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修復也不可避免。以往,常規修復手段往往是開挖修復,俗稱“城市拉鏈”,既費時費力,又對交通帶來一定的影響。日前,重慶市渝北城區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開工。該項目將大部分采用科技部“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子項目“城市排水管渠原位修復示范工程”,俗稱非開挖修復,將全面推進城區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檔升級。

此次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整體范圍涵蓋渝北區9個街道:雙鳳橋、兩路、雙龍湖、回興、寶圣湖、龍塔、龍溪、龍山、仙桃街道。主要針對現狀市政排水管網進行雨污水分流改造,對管道滲漏、破損問題進行修復,對暴雨積水點、錯搭亂接管網進行治理,補充缺失排水管網,并在管網末端增加初期雨水處理設施,以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成效。

據項目承建方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雨污分流施工過程中將大多采用非開挖修復。施工期間,地下管網上方覆蓋的地表層將避免像以往修復時那樣“開膛破肚”,而是采取類似于“微創手術”式的技術,只在管網一端的端口塞進涂有樹脂的內襯軟管,然后通過往管中注水,利用水壓將軟管翻轉送入地下管道,經過加熱,樹脂硬化成型。這樣,就在原有出現破損或故障的管道內形成了一個內襯新管,以達到修復的目的。由于這種施工方式不需要開挖路面占道施工,揚塵和噪音都大大減少,把對交通的影響和對周邊居民出行的不便降到了最低。

該負責人表示,像這樣的非開挖修復技術,如螺旋管內襯法、裂管法、紫外光固化法、拉管法、頂管法等,帶來了管網修復技術的革新,將對今后城市地下管網的高效管理以及城市發展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據項目實施機構渝北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在2-4年內投資31.32億元,新建雨污水管網52.3公里,改造雨污混流點619處,整治暴雨積水點65處,修復三四級缺陷管網113公里,改造道路205條、人行道112萬平方米、車行道195萬平方米,改造停車位智能化2萬余個,建立850㎡的智慧停車數據中心。隨著項目建設推進,可以達到市容更整潔、道路更順暢、停車更有序、設施更完好、湖庫更清亮,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市民幸福感。

【來源: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