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備受社會關注。…
隨著全國各地人員陸續返崗復工,當前疫情防控的重點是什么?如何做好個人防護?記者就此采訪了解放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王勇。 早期發現、控制傳染是重點 “就疫情防控來說,目前的重點依然是早期發現輕癥或疑似病例,集中隔離,盡快確診,及時治療。”王勇說,“現在,武漢市采取的也是這種方法,建立方艙醫院,目的就是控制潛在的傳染源,不讓其在社區內引起傳播。” 王勇說,下一階段,要盡快、準確查找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盡快查出密切接觸者中輕癥以及無癥狀感染者或處在潛伏期的患者,及時隔離,進行醫學觀察和對癥治療。 返程途中避免交談 王勇建議,返程途中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戴好口罩,盡量與其他人保持距離,避免交談,遠離有呼吸道癥狀的人員。同時,隨身攜帶消毒紙巾或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接觸公共場所的物體表面后及時消毒。 “如果返程前接觸過確診或疑似的新冠肺炎病例,或者來自武漢或存在社區傳播病例的地區,建議不要返程,如必須返程,則在返程后居家或集中醫學觀察14天。”王勇說。 居家觀察具體建議 對于如何做好居家觀察,王勇提了幾條具體建議: 一是單獨居住,單獨就餐,每日早晚監測體溫及癥狀,保持房門隨時關閉,在房間內可以不戴口罩,離開房間后必須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佩戴口罩前后及時洗手。 二是做好通風和消毒,每日通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沒有條件進行空氣消毒的,可使用含氯制劑或75%酒精做好生活物品的擦拭消毒。衛生間等公共場所也要做好消毒和排風,個人用過的物品要及時消毒。 三是調整心態,保證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營養。如果出現異常,及時聯系隔離點觀察人員。 上班以后的個人防護 王勇說,正常上班后,除了日常戴好口罩,要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或空間密閉的地方。工作場所也要注意消毒和通風,避免使用中央空調,盡量減少或避免會議,避免集中就餐;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紙巾用后扔入垃圾桶,之后要及時洗手。 “洗手可以用肥皂,因為肥皂是堿性的,殺滅細菌或病毒的效果有比較科學的依據。”王勇說,“與此同時,家里也要做好通風,每日通風3次,每次至少30分鐘。”…
醫療機構產生廢水的主要部門和設施包括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相洗印、動物房、同位素治療診斷、手術室等;另外,食堂、宿舍等產生生活污水。 醫療廢水的主要污染物包括:1)病原性微生物,如細菌等;2)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4)CODCr、BOD5、氨氮等常規污染物。 此次疫情中的新型冠狀病毒和其他所有的病毒一樣,沒有細胞壁,不是完整的細胞結構,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需在活的宿主細胞中才能得以復制繁殖,冠狀病毒開生物宿主后活性會逐漸消失;此外,冠狀病毒為人傳人的病毒,不會脫離某個載體(比如血液、體液、唾液、飛沫等等)獨立飄散離在空氣中。2月1日,深圳衛健委發布消息,研究者在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糞便中檢出病毒RNA陽性,表示糞便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一到下雨天,路面積水難退,車輛通行水花四濺,行人更是難以通行。為解決城區汛期積水問題,濟寧市政府確定實施城區道路積水點治理工程,并納入2019年為民辦好十件實事之一。2019年5月31日全部完成建設路(太白路—健康路段)積水點、紅星路(居然之家—皇營路段)積水點、濟鄒路(三里營立交橋—車站東路段)積水點等15處積水點改造工作。 雨天路面無積水 回家不繞路還省時間 “自從進行了積水點改造,下雨天路面沒有了積水,回家也節省了很多時間。”紅星路是家住森泰御城的李先生每天上下班的必經之路。“之前上下班最怕就是下雨天,里面積水有時會很深,都不敢開車過去,而且一下雨就會堵車。”李先生說,自從進行了紅星路(居然之家—皇營路段)積水點工程改造,下雨天路面沒有了積水,回家路上也不堵車,節省了很多的時間。…
在上海市靜安區的不少獨居老人家中,一個看似和普通水表區別不大的智能水表“水管家”,正每半小時更新數據,24小時守護著老人。如果老人的用水時間、用水量出現異常變化,數據就會被上傳到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社區工作人員將主動聯系老人。 而這只是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一個小側面。正在召開的上海兩會上,如何利用智能化為精細化賦能,打響“一網統管”城市運行品牌,成為上海城市建設的熱點話題。 超大城市管理精細化,必須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數據充分共享、歸集是基礎。如今,基于“一網統管”上海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每個地址的“地理信息”,如同自然人的身份證號碼,疊加數億數據形成上海城市運行的“活地圖”。 這張“中央地圖”,打造了實時更新的“數字孿生上海”,為全局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數據中臺。上海數據交易中心首席執行官湯奇峰說,城市“一網統管”的核心是數據和融合,平臺已經匯總了近20個委辦局的數據,匯總了幾十個系統、近150個數據項。 在這張“中央地圖”上記者看到,井蓋、路燈、消防栓等1495萬個城市部件,26816公里的地下管網,5529個各種工地和深基坑,14020個小區,7000多城管人員隊伍和車輛,都被連接“在線”。這個感知泛在、智能研判的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已經通過政務外網實現了調用和共享。 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黃永平表示,平臺已上線深基坑安全監管、玻璃幕墻安全監管、違法建筑治理、歷史建筑保護監管、架空線入地監管、燃氣供應監管、群租綜合治理、修繕工程管理等多個應用場景,目前上海市共16個區級平臺、234個街鎮級平臺已部署上線,已有57個街鎮開始使用。 數據歸集后,過去需要利用部門來連接的公共管理事件,就可以實現“一網觀全城”。“比方說,過去環保局放在某個工地的嗅探,探測到PM2.5超標,就需要從環保局打電話到網絡中心,再到住建委,住建委再去查工地是不是超標,效率相對較低。而如今,一個地址就是所有數據的層層疊加”。上海市住建委網格化升級工作專班負責人王明強說。 城市管理中,有大量事件是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的。一個感應房屋震動的互聯網感應器如果產生警報,報給誰?一輛渣土車,從一個區運了土,途經兩個區,運到第三個區,歸誰管?如何提升部門聯動的效率?如今有了數據歸集,就可以精準推動,通過系統集成來解決。 為了讓這些城市運行中的難題可以更加精細化解決,17日,面向“一網統管”新應用的開發者大會召開,圍繞渣土車治理、“黑氣”監控等城市治理難點痛點,政府部門開放生態,由市場技術團隊出謀劃策,共同建立“一網統管”的有效應用,不少企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成生科技提出,安全方面渣土車的右側盲區是事故重災區,能不能輔助以圖像識別、深度學習對駕駛員和行人同時提出提醒?海康威視提出,能不能利用高空系統,對違章建筑進行智能識別,實時進行特定區域分析,并配置商家信息,實現對違章商戶的實時處理? “我們好比是開放了一個應用商店,歡迎所有的技術團隊基于這個應用商店,開發出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的應用來。”王明強說。 下一步,各個領域的智慧應用將共同匯聚成一張守護城市安全的網絡,讓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提升超大城市運行綜合管理能力。各個領域尖端技術的互聯互通,使這張無形網絡更智能、更先進、更敏銳,也讓城市生活更便捷、更有序、更安全。 來源:《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
親愛的展商及廣大同仁朋友們: 大家新春快樂!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城市管網展的關心與支持。 由于疫情形勢嚴峻,為積極配合國家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工作,城市管網展覽會復工日期將延至2020年2月9號,暫定2020年2月10日(周一)正式上班。 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保證后續展會項目的順利進行,在此非常時期城市管網展組委會全體員工實行在家辦公的臨時應對辦法,依然持續為客戶提供相應服務,您可以隨時咨詢您的對接銷售或服務人員, 感謝您一直以來對城市管網展的支持和關注。疫情是暫時的,我們的服務是不變的! 隨著復工日期臨近,各大城市即將迎來返程高峰,將出現大人流聚集的情況,城市管線展組委會提醒大家做好自我防護,外出務必帶好口罩等防護用品!…
新冠肺炎疫情下,展覽主辦者如何應對的幾點小建議: 據有關資料顯示,2003年爆發的非典疫情給當時被譽為“朝陽產業”的會展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因為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的會展業發展正當時,在非典期間幾乎所有的展覽和會議及相關活動停辦,這給當時急速發展擴張的會展業當頭一棒。但是在非典疫情結束后,在相關會展產業各個參與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會展業經過到現在十七年的努力發展成為全球第一會展體,在擁有場館數量、舉辦數量以及展覽面積等方面躍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在這近二十年的發展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世界領先的會展主辦商,為我國以及世界會展業的發展貢獻著力量。 …
關注管網展覽會公眾號
管網展覽會,已超10萬小伙伴關注!